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譚蘇昕 龔子杰 實習生 廖葉蕾 長沙報道
“總結幾十年來的科研經驗,我對原始創新與學科交叉的感觸很深。” 近日,中國工程院院士、湖南大學教授陳政清主持完成的“永磁電渦流阻尼減振緩沖耗能新技術研發與應用”項目,斬獲2023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。
“原始創新、集成創新、改進型創新,都是打造科技創新高地的‘必勝武器’。”陳政清院士指出,我們應該著力提倡原始創新。
在陳政清院士看來,從技術原理方面的創新,往往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,“我們這項成果,便是把原理從液壓技術改為電渦流技術。”
相比于用新原理來解決過去已存在的舊問題,陳政清院士還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見解——創造新的市場和新的產品,以擴大生產規模,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。
陳政清院士舉了個耳熟能詳的例子,“愛迪生發明活動電影攝影機和放映機后,使電影的制作和放映成為可能,為電影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,也就意味著帶來了新的產業和新的市場。”
通過科技創新讓百姓切實體會到便利,這正是76歲的陳政清院士所追求的最終理想。
創新不僅依靠“硬實力”,還需要“小巧思”。
如何破解橋梁安全百年難題?陳政清院士坦言, “秘訣就是打破學科界限,進行學科交叉。比如,我們這項技術的基本理論是結構動力學,但是產品設計以及電渦流效能,是力學、機械學和電學等多學科的交叉。”
一項技術的突破,離不開各領域理論的共同支撐。憑借扎實深厚的理論基礎,在研究過程中抓準關鍵問題,才能“對癥下藥”。
“科技創新不是短時間的速成,而在于長時間的積累。”未來,陳政清院士將瞄準更多在實際工程中亟需解決的“卡脖子”問題,為中國人在工程結構減振領域作出新貢獻。